SCQA 模型-结构化表达
SCQA 模型简述
第一次接触 SCQA
如果你过一些技术分享或者演讲,就会发现讲的同样的东西,有的人可能讲的干巴巴的,有的人可能讲的的就很幽默风趣。
第一次接触 SCQA 模型就是在一次技术分享中,分享之前 HRBP 对我做了简单的培训,从她那里了解到了这个模型。我一开始准备的讲法是,遇到了什么问题,要怎么做怎么做 然后什么结果一溜烟的讲出来。 得到的评价是太干巴了,无风无浪,会让人提不起兴趣来。 然后按照SCQA 模型改了一下,成效不错,第一次分享五十多人气氛很活跃。
在这个分享中,在这个模型上面,我学到的就是 互动,引导。需要用听众可以有感触的事情来进行串联,来引起共鸣。这样才会让听众有参与感。
不然就是自己讲自己的,听众自己玩自己的。毫无互动,气氛万分尴尬。
SCQA 是什么
SCQA模型是一个“结构化表达”工具,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·明托在《金字塔原理》中提出的。可用于方案、文案、广告、演讲、讲故事、写作等。 它是4个英文单词的简称,分别是:
- S(Situation)情景——由熟悉的情境或事实引入
- C(Complication)冲突——指出实际面临的困境或冲突
- Q(Question)疑问——你如何分析这个问题?
- A(Answer)回答——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?
简而言之,这是一个由熟悉的场景引入的一个思维模型,然后再对你正在经历的困难进行描述,然后说清楚你是如何分析这个问题并成功解决它的。
有什么用-SCQA 模型的应用场景
“SCQA架构”在广告营销领域较为常见。之前有一个关于“亮甲”的广告文案,它就运用了“SCQA架构”。 广告语是这样的:
得了灰指甲,一个传染俩,问我怎么办,马上用亮甲。
在这个广告语中,
- “得了灰指甲”是在陈述事实,也就是S(Situation)情景
- “一个传染俩”则制造了冲突,也就是C(Complication)冲突
- “问我怎么办”就是Q(Question)提出疑问
- “马上用亮甲”就是A(Answer)回答,给出了解决方案。
其实,很多广告都是用的这种套路:用一个观众已经知道的“故事”来与观众建立连接,再用冲突产生共鸣,最后用问题引出解决方案——购买我们的产品!
除了在广告营销领域,我们在日常表达中,可同样可以运用SCQA模型,比如说:用于对话的开始,用于PPT演示,用于写作的思考,用于解决某些问题……
还能怎么用-SCQA模型的扩展
SCQA架构是一种结构,以这四个字母为基础,其实还能演变出另外3种组合,同样也能够帮助你应用于各种交流场合中,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- ASC(开门见山式表达) ASC的结构顺序为:回答——情景——冲突。这个结构最适合向老板进行工作汇报。 你要知道老板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,他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听你长篇大论,所以你的第一句话要抓住重点,把你的答案放在第一位。
- CSA(突出忧虑式表达) CSA的结构顺序为:冲突——情景——回答 突出焦虑式表达的关键在于强调冲突,引导观众的焦虑,从而引起他们对情景的关注和对答案的兴趣。
- QSCA(突出信心式表达) QASC的结构顺序为:疑问——情景——冲突——回答。 交流一开始就可以直接抛出疑问,表明情景和冲突,最后说出答案,突出你能解决问题的信心,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很好的应用在节目报道和产品的发布会中。
我对于 SCQA 的理解
我认为 SCQA 和 STAR 很像,很类似.
SCQA | STAR |
---|---|
S(Situation)情景——由熟悉的情境或事实引入 | Situation(情景),描述你身处于某个环境 |
C(Complication)冲突——指出实际面临的困境或冲突 | Task(任务),你需要完成的任务描述 |
Q(Question)疑问——你如何分析这个问题? | Action(行动),完成任务的路径是什么 |
A(Answer)回答——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? | Result(结果),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|
对比起来一看就很相似,只不过使用场景上面有一些区别,STAR 偏向于汇报,描述清楚一个项目一件事情。 SCQA 更偏向于表达,说服你 或者说 吸引你。(不管黑猫白猫,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,不管什么模型可以多试试看,都参考参考)
最后,不管是啥,还是需要多练习,知行合一,前期刻意去套一下模型,后续会本能的根据模型优化自己的表达。